作者:佚名
本传是樊哙、郦商,夏侯婴、灌婴四个人的合传。这四个人都是刘邦手下能征惯战的将领,所以司马迁把他们放在一起来描写。在描写的时候,作者既注意到同中之异,也注意到异中之同。例如,他们四个人都为大将,这是相同点;但是他们所带领的兵种不一样,这是相异之处。樊哙率领步兵,攻城野战,多次率先登城。而夏侯婴则是率领战车部队,南征北战,虽然攻坚步不如兵,然而却可以横扫千里,长驱直入,刘邦之所以能迅速入关,攻破咸阳,这里有夏侯婴的一份功劳。灌婴作为当时最为年轻的大将之一,在楚汉相争的关键时刻被任命为骑兵将领。在垓下,灌婴带领骑兵追击仓皇而逃的项羽,并在东城彻底打垮了他,部下五人共同斩下了项羽的头颅。于是,对刘邦威胁最大的敌人也就被彻底消灭了。又如,樊哙、郦商,夏侯婴、灌婴四人都出身下层,这是相同点;但是这四个人原来所从事的职业又不尽相同,这又是相异之处。樊哙原是一个杀狗的屠夫,灌婴原是一个贩卖布匹的小贩,而夏侯婴则是原沛县官府中的马车夫,作者不露声色地写出了这些生活经历对其以后事业的重大影响和在未来军事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因为他们都出身卑微,所以他们才忠心耿耿地追随刘邦南北转战,无论环境如何险恶,处境如何艰难,他们都毫不动摇。再如,樊哙等四人都对刘邦一片赤诚,这是相同点;但他们四人和刘邦的关系却不大一样,这又是相异之处。相对而言,樊哙和滕公夏侯婴与刘邦的关系更为密切一些,因为他们是贫贱之交,故旧知己,所以在刘邦犯了错误时,他们能够予以补正。比如,在刘邦战败,为了使自己逃命,要扔掉自己两个孩子的时候,夏侯婴及时地把他们拉上车子,使他们免于一死;在黥布造反,刘邦又因病委靡不振的时候,樊哙闯宫力谏,使刘邦重振精神,带病出征,平定了叛乱。由此可见,他们对刘邦事业的成功,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在《史记》的最后,司马迁曾有一段对樊哙等人的总评价:“攻城野战,获功归极,哙、商有力焉,非独鞭策,又与之脱难。作《樊郦列传》第三十五。”(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这也许正是作者写这篇传记的主旨所在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