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白居易读了《石头城》一诗,赞美道:“我知后之诗人无复措词矣。”的确,这五首诗体现了刘禹锡高超的写作技巧:
一、典型意象的巧妙组合。《石头城》中的群山、江潮与明月,代表恒定的存在;故国、空城、女墙,象征历史的变迁。它们共同构成一种强烈的张力,呼唤着缺席的“人”。《乌衣巷》以野草和夕阳,渲染一种衰飒气象;飘忽灵动的燕影却充满生机,甚至暗示着宇宙的某种玄机。《台城》以生满“千门万户”的野草充塞读者的视野,将《玉树后庭花》的乐曲化为字面上“花”的形象,仿佛于一片凄迷惨碧中,盛开着一树妖艳的花朵,形象揭示出兴亡的因果关系。《生公讲堂》中的漠漠浮尘与一方明月,一暗一明,沉默空虚,烘托出生公讲堂的寂寥之状。《江令宅》则以秦淮碧水与池台竹树这两种穿越历史、延续至今的景物,形象表现江总当日的凄凉与诗人今日的惆怅。
二、普遍运用对比手法。今昔对比本怀古诗歌中最常见的表现手法,《金陵五题》却运用得更为灵活,不仅表现出“昔日繁华”与“今朝衰败”的陵替,而且处处突出艺术的美感,尤以前三首更为典型:《石头城》以山河空城的苍茫黝暗,映衬空中孤月的皎洁;《乌衣巷》以夕阳衰草铺陈忧郁阔大的背景,然后用特写镜头捕捉凌空飞掠的燕影;《台城》以无边野草与一树繁花巧妙映衬,在数量与色泽方面都给读者造成强烈冲击。
三、组诗的结构安排颇费匠心。前两首诗重在现象的描述,由王朝破灭写到家族沦落;后三首探讨六朝灭亡的原因,见解深刻,主次分明。组诗之间又有内在的照应,在第一首中,作为历史见证的,是一轮无情的明月;最后一首中,作为历史见证的,是两位多情的诗人。随着主题与感情的细微变化,诗的色调亦有所变化:《石头城》的黝暗,《乌衣巷》的昏黄,《台城》的惨绿与妖红,《生公讲堂》的冷白,《江令宅》的碧青,忧伤的冷色块,凝成一声声深沉的感叹,穿透金陵古城四百年漫长的历史。
本页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