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文章标题为《袁州州学记》,实则主要是“议”。作者的主要观点集中在第三段中。
我国古代的教育事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早在夏代,就有了学校的建制。《孟子·滕文公》中说:“设为库序学校以教之,……夏日校,殷日序,周日庠。”不过,这些官办的教育机构不尽如人意,正如作者在本文中所说的那样,有不少地方“假官借师,苟具文书。或连数城,亡诵弦声。倡而不和,教尼不行”。这就从侧面反映出了袁州州学办得确实不同凡响。
文章的开头,通过地方官员对办学所持的不同态度,引出全文的中心思想,为下文祖无泽积极办学的行为做了铺垫。在第二段中,作者不厌其烦地叙述了创办袁州州学的全过程,从选址、备料、房屋结构、装饰粉刷等各个方面分别叙述。从中可以看出祖无泽在操办上确是一丝不苟,而作者并未用过多的笔墨进行赞颂,这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笔法。而在关键性的第三段中,作者首先谈到历史上的经验教训,说明了教育事业确实是关系国家兴衰的大事。接着,笔锋又转向现实,指出朝廷倡导办学的宗旨所在。最后对“弄笔墨以徼利达”的人提出了严厉的批评,文章到此戛然而止。读到这里,读者自然会联想到在祖无泽的过问下,袁州州学一定会办得风风火火,成为当时的表率了。
选材详略得当,也是本文写作的成功之处。如前所述,作者对办学的全过程介绍得巨细无遗,而对原来的“学宫”则仅用一个“阙”字加以概括。“四代之学”的具体做法是怎样的?由于儒家的经典中早就有了详细的记载,因此作者便略而不谈。
本页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