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诗词网 随便看看 中国诗词大会 首页
诗文 名句 典籍 成语 作者

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夜游

(19人评分) 8.4

朝代:宋代

作者: 苏轼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写翻译 写翻译 写赏析 写赏析 收藏 收藏
(朗诵者:蒋伟伟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

文言现象

一词多义 与:相与步于中庭。(跟,向。介词) 念无与为乐者。(和,连词。) 遂:遂至承天寺。(于是) 遂迷,不复得路(终于)《桃花源记》 至:遂至承天寺。 (...

参考赏析

思想感情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

写作背景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是选自《东坡志林》卷一。苏轼的著名词还有《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等。苏轼是父亲苏洵的第五个儿子,嘉祐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前三句)记叙:首句点明夜游的时间,为美好的月色而心动,遂起夜游之意。 第二部分(第四句)描写: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庭院皎洁的月光。 第三部分(第五句)...

赏析

整体赏析   这里的“美”首先来自内容的“真”。东月朗照,激发了作者的游兴,想到没有“与乐者”,未免美中不足,因而寻伴,这时错觉生趣,情感触动,于是记下此景此...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
shangshici.com 蜀ICP备13024889号 | 免责声明
 
返回上一页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