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生年
武平一生年不见史传。《新唐书·列传第四十四》载:“武后时,畏祸不敢与事,隐嵩山修浮图法,屡诏不应。”此应为记录其早期生活的唯一见著,其生年如何尚不可考。武平一的父亲是为颍川郡王,按唐例,他可以门荫入仕。虽说唐代“门荫多为少年郎”,一般十三、四岁即可入仕,但武平一既然“畏祸不敢与事,隐嵩山修浮图法,屡诏不应”,也绝不是一个少年能够做到的,故此时的武平一应当已经成年。
据武平一《景龙文馆记》载:中宗李显为立春日召近臣学士宴,武平一因应制诗写得好,中宗手批云:“平一年虽最少,文甚警新……今更赐花一枝,以彰其美。”是时,所赐学士花,并令插在头上,后所赐者,平一左右交插,因舞蹈拜谢。时崔日用乘酣饮,欲夺平一所赐花,上于帘下见之,谓平一曰:日用何为夺卿花?平一跪奏曰:读书万卷,从日用满口虚张,赐花一枝,学平一终身不获。上及侍臣大笑,更赐酒一杯,时人叹美。由此,武平一应是当时参与“应制”的近臣学士中最年轻的一个。
另据《全唐诗》等史料,时以《奉和立春内出彩花树应制》为题参与“应制”宴饮的官员学士,有上官婉儿、李峤、宋之问、刘宪、赵彦昭、沈佺期、崔湜、苏颋、崔日用等诸人。其中现在可考知崔日用生于咸亨四年即公元673年。
综上,《景龙文馆记》说武平一是参与中宗春日宴饮中最小的,他当是咸亨四年(673)之后出生。唐中宗特别强调了武平一“年最少”事,故他与崔日用相差似在四、五岁之间,其生年当在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左右。另据《通鉴》,武则天于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改元,二月还政中宗,十一月“崩于上阳宫”。“屡诏不应”说当发生在神龙元年(705年)之前或还要更早一些。且“屡诏不应”是说曾多次下诏,不应发生在同一年中;“隐嵩山修浮图法”也不可能是一年半载的事,至少在两、三年间。若按武则天最后下诏在长安四年(704)、武平一其时在二十四、五岁之间的话,由长安四年(704)前推25年,其生年应在风仪四年(679),与前考也基本吻合。据此,武平一生年约在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左右。
隐居
关于武平一“隐嵩山修浮图法”事,史书仅有断文残句。至于何时隐居嵩山,不见史传。《通鉴·卷第二百五》载:天册万岁元年腊月,“右千牛卫将军安平王武攸绪,少有志行,恬澹寡欲,扈从封中岳还,即求弃官,隐于嵩山之阳。太后疑其诈,许之,以观其所为。攸绪遂优游岩壑,冬居茅椒,夏居石室,一如山林之士。太后所赐及王公所遗野服器玩,攸绪一皆置之不用,尘埃凝积。买田使奴耕种,与民无异。
武平一隐居嵩山,似受这位堂叔武攸绪的影响。查有关佛家典籍,也多记其入仕后礼佛,并无有关修习“浮图法”的事迹。《新唐书·武平一传》与《全唐诗话·卷一》又都记载了武平一与崔日用论《春秋》事迹。
初,崔日用自言明《左氏春秋》诸侯官族。它日,学士大集,日用折平一曰:“君文章固耐久,若言经,则败绩矣。”时崔湜、张说素知平一该习,劝令酬诘,平一乃请所疑。日用曰:“鲁三桓,郑七穆,奈何?”答曰:“庆父、叔牙、季友,桓三子也。孟孙至彘凡九世,叔孙舒、季孙肥凡八世。郑穆公十一子,子然及二子子孔三族亡,子羽不为卿,故称七穆,子罕、子驷、子良、子国、子游、子印、子丰也。”一坐惊服。平一问日用曰:“公言齐桓公、楚庄王时,诸侯属齐若楚凡几?平公、灵王时,诸侯属晋、楚凡几?晋六卿,齐、楚执政几何人?”日用谢曰:“吾不知,君能知乎?”平一条举始末,无留语。日用曰:“吾请北面。”阖坐大笑。
由此判断,武平一对《春秋》的熟知,须经长期研读才会如此造诣,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办到。故,他在少年时代直至隐居嵩山期间,更多修习的应是《春秋》。至于修习“浮图法”事,似是“屡诏不应”的托词或与修习《春秋》兼而为之。
入仕
(一)在朝。《新唐书·武平一传》说:“中宗复位,平一居母丧,迫召为起居舍人,丐终制,不见听。景龙二年(708),兼修文馆直学士。”由是,武平一入仕“起居舍人”当在景龙二年之前。两《唐书》和《通鉴》俱云: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重,张柬之等大臣逼宫。甲辰,武则天“制太子监国”;乙巳,“太后传位于太子”;丙午,“中宗即位”。同年二月,中宗复国号为唐;十一月,武则天崩于上阳宫。自神龙元年二月中宗复位,即开始大批调整官员,巩固统治。另据《通鉴·卷二百八》载:“神龙元年,三月,己丑……以安车征安平王武攸绪于嵩山,既至,除太子宾客;固请还山,许之。”武攸绪,武平一的堂叔。二人同隐嵩山,盖平一是跟武攸绪修行的。平一虽“居母丧”,但与武攸绪应召入朝应是同时。故,武平一“迫召为起居舍人”应在神龙元年(705)三月。
及至景龙二年(708)五月,武平一兼修文馆直学士,因博学通古见宠中宗,经常侍宴。《新唐书·武平一传》载:“景龙二年,兼修文馆直学士。”《通鉴·卷第二百九》又载:景龙二年“夏,四月,癸未,置修文馆大学士四员,直学士八员,学士十二员,选公卿以下善为文者李峤等为之。每游幸禁苑,或宗戚宴集,学士无不毕从,赋诗属和,使上官昭容第其甲乙,优者赐金帛;同预宴者,惟中书、门下及长参王公、亲贵数人而已,至大宴,方召八座、九列、诸司五品以上预焉。”《唐会要·卷六十四》“宏文馆”条:“武德四年正月,于门下省置修文馆,至九年三月改为宏文馆……神龙元年十月十九日改为昭文馆,避孝敬讳故也。二年,又改为修文馆。至景龙二年四月二十二日,修文馆增置大学士四员,学士八员,直学士十二员,征攻文之士以充之。二十三日,敕中书令李峤,兵部尚书宗楚客并为大学士。二十五日,敕秘书监刘宪,中书侍郎崔湜,吏部侍郎岑羲,太常卿郑愔,给事中李适,中书舍人卢藏用、李乂,太子中舍刘子玄并为学士。五月五日,敕吏部侍郎薛稷,考功员外郎马怀素,户部员外郎宋之问,起居舍人武平一,国子主簿杜审言并为直学士。”由此,武平一为修文馆直学士,当在景龙二年(708)五月
同年七月七夕,武平一上书论“合生”事。《新唐书·武平一传》载:“(景龙二年七月七夕)后宴两仪殿,帝命后兄光禄少卿婴监酒,婴滑稽敏给,诏学士嘲之,婴能抗数人。酒酣,胡人袜子、何懿等唱‘合生’,歌言浅秽,因倨肆,欲夺司农少卿宋廷瑜赐鱼。平一上书谏曰:‘乐,天之和,礼,地之序;礼配地,乐应天。故音动於心,声形于物,因心哀乐,感物应变。乐正则风化正,乐邪则政教邪,先王所以达废兴也。伏见胡乐施于声律,本备四夷之数,比来日益流宕,异曲新声,哀思淫溺。始自王公,稍及闾巷,妖伎胡人、街童市子,或言妃主情貌,或列王公名质,咏歌蹈舞,号曰合生。昔齐衰,有《行伴侣》,陈灭,有《玉树后庭花》,趋数惊骜僻,皆亡国之音。夫礼慊而不进即销,乐流而不反则放。臣愿屏流僻,崇肃雍,凡胡乐,备四夷外,一皆罢遣。况两仪、承庆殿者,陛下受朝听讼之所,比大飨群臣,不容以倡优媟狎亏污邦典。若听政之暇,苟玩耳目,自当奏之后廷可也。’不纳。”此事又见《全唐诗话·卷一·李适条》:“景龙二年七月七夕,御两仪殿赋诗。李峤献诗云:‘谁言七襄咏,流入五弦歌。’是日李行言唱《步虚歌》。
同年十月,武平一迁“考功员外郎”。《新唐书·武平一传》载:“时天子暗柔不君,韦后蒸乱,外戚盛。平一重斥语,即自请抑母党……帝慰勉,不许。迁考功员外郎。”《通鉴·卷第二百九》载:“冬,十月,己酉,修文馆直学士、直居舍人武平一上表请抑损外戚权宠;不敢斥言韦氏,但请抑损己家。上优制不许。”
神龙、景龙年间,唐中宗虽采取了一系列拨乱反正的措施,但内宫混乱、争权夺利的局面愈演愈烈。景龙二年时,武平一上书“抑损己家”,中宗“不许”。到景龙三年九月,“太平、安乐公主各树朋党,更相谮毁”,唐中宗也沉不住气了,“患之”。十一月,亲访修文馆直学士武平一问策。此事可见《通鉴·卷第二百九·景龙三年条》
太平、安乐公主各树朋党,更相谮毁,上患之。冬,十一月,癸亥,上谓修文馆直学士武平一曰:“比闻内外亲贵多不辑睦,以何法和之?”平一以为:“此由谗谄之人阴为离间,宜深加诲谕,斥逐奸险。若犹未已,伏愿舍近图远,抑慈存严,示以知禁,无令积恶。”上赐平一帛,而不能用其言。
《新唐书·武平一传》又载:
于时,太平、安乐公主各立党相诋毁,亲贵离阋,帝患之,欲令敦和,以访平一。因上书曰:“病之在四体者,迹分而易逐,居心腹者,候遽而难治。刑政乖舛,四支疾也;亲权猜间,心腹患也。《书》曰:‘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诗》曰:‘协比其邻,婚姻孔云。’是知亲族以辑睦为义也。自顷权贵猜防,外和内离,怨结姻娅,疑生骨肉。邀荣之徒,诡献忠款;膏唇之伍,苟输谗计。胁肩邸第之中,噤颐媪宦之侧。故过从绝,猜嫌构,亲爱乖,党与生。积霜成冰,祸不可既。愿悉召近亲贵人,会宴内殿,告以辑睦,申以恩勤,’斥奸人,塞谗路。若犹未已,则舍近图远,抑慈示严,惟陛下之命。”帝美其忠切,卒不用。
或因时局难控,或因形势复杂,唐中宗并未采纳武平一的建议,最终导致了被毒杀。据《通鉴·卷第二百九·景龙四年(景云元年)条》:五月,“散骑常侍马秦客以医术,光禄少卿杨均以善烹调,皆出入宫掖,得幸于韦后,恐事泄被诛;安乐公主欲韦后临朝,自为皇太女;乃相与合谋,于饼餤中进毒。六月,壬午,中宗崩于神龙殿。”丁亥,“殇帝即位。”不久,在太平公主和临淄王李隆基的帮助下,发动政变,相王李旦登基称帝,是为睿宗,于七月改元“景云”。对于此次政变,武平一是否参与不见史传。但据开元年间被贬事,平一似未曾参与,甚至持不支持态度。直至开元初年武平一被贬,职务似没有发生变化。
(二)随侍。查《全唐诗》、《景龙文馆记》、《唐才子传》、《全唐诗话》和《唐书》等史料,平一入仕,多侍宴游,当前能见到的他的作品,主要作于景龙年间。
景龙二年七月七夕,帝后宴两仪殿,平一随侍并上书论“合生”事(前文有考)。
景龙三年八月,随侍中宗幸安乐公西庄,作《夜宴安乐公主宅》诗。《旧唐书·本纪第七》载:景龙三年八月“乙巳,幸安乐公主山亭,宴侍臣、学士,赐缯帛有差。”《《全唐诗话·卷一·李适条》》载:景龙三年“八月三日,幸安乐公主西庄。”平一作诗曰:“王孙帝女下仙台,金榜珠帘入夜开。遽惜琼筵欢正洽,唯愁银箭晓相催。
景龙三年十月,随中宗幸安乐公主新宅,武平一作《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诗。中宗复位之后,王公贵戚奢侈之风愈加严重,尤其是争相建盖府邸别墅。《通鉴·卷二百九》载:“上官婕妤及后宫多立外第……安乐公主尤骄横……与长乐公主竞起第舍,以侈丽相高,拟于宫掖,而精巧过之。安乐公主请昆明池,上以百姓蒲鱼所资,不许。公主不悦,乃更夺民田作定昆池,延袤数里,累石象华山,引水象天津,欲以胜昆明,故名定昆。安乐有织成裙,直钱一亿,花卉鸟兽,皆如粟粒,正视旁视,日中影中,各为一色。”中宗非但不加制止,反而时常临幸且集侍臣、学士赋诗,无疑更助长了此种奢侈之风。《旧唐书·本纪第七》载:景龙三年“冬十月庚寅,幸安乐公主金城新宅,宴侍臣、学士。”时武平一见宠中宗,赋《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一诗:“紫汉秦楼敞,黄山鲁馆开。簪裾分上席,歌舞列平台。马既如龙至,人疑学凤来。幸兹联棣萼,何以接邹枚。”
景龙三年十二月,随驾幸新丰温泉宫,作有《奉和幸新丰温泉宫应制》诗。《旧唐书·本纪第七》载:景龙三年十二月,“甲子(午),上幸新丰之温汤。”《新唐书·本纪第四》载:景龙三年十二月,“甲午,如新丰温汤。”《通鉴·卷二百九·景龙三年条》也记曰“甲午,上幸骊山温汤”。此事《全唐诗话·卷一·李适条》记载比较详细,曰:“(景龙三年十二月,中宗)幸温泉宫,敕蒲州刺史徐彦伯入仗,同学士例,因与武平一等五人献诗,上官昭容献七言绝句三首。”武平一诗曰:“秦王登碣石,周后袭昆仑。何必在遐远,方称万宇尊。我皇顺时豫,星驾动轩辕。雄戟交驰道,清笳度国门。回舆长乐观,校猎上林园。行漏移三象,连营总八屯。旌摇鹦鹉谷,骑转凤凰原。绝壁苍苔古,灵泉碧溜温。参差开水殿,窈窕敞岩轩。丰邑模犹在,骊宫迹尚存。烟松衔翠幄,雪径绕花源。侍从推玄草,文章召虎贲。深仁浃夷夏,洪造溢乾坤。谬忝王枚列,多惭雨露恩。”
景龙三年十二月十四日,随侍韦嗣立庄,作《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和《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应制》诗二首。《通鉴·卷二百九·景龙三年条》载:十二月“庚子,幸韦嗣立庄舍。以嗣立与周高士韦夐同族,赐爵逍遥公。嗣立,皇后之疏属也。由是顾赏尤重。乙巳,还宫。”《旧唐书·本纪第七》载:景龙三年十二月,“庚子,幸兵部尚书韦嗣立庄,封嗣立为逍遥公,上亲制序赋诗,便游白鹿观。”《全唐诗话·卷一·李适条》载:“(景龙三年十二月)十四日,幸韦嗣立庄,拜嗣立逍遥公,名其居曰:清虚原、幽栖谷。”时武平一应制赋诗:一曰“三光回斗极,万骑肃钩陈。地若游汾水,畋疑历渭滨。圆塘冰写镜,遥树露成春。弦奏鱼听曲,机忘鸟狎人。筑岩思感梦,磻石想垂纶。落景摇红壁,层阴结翠筠。素风纷可尚,玄泽蔼无垠。薄暮清笳动,天文焕紫宸。”二曰“鸣銮赫奕下重楼,羽盖逍遥向一丘。汉日唯闻白衣宠,唐年更睹赤松游。
景龙三年十二月十五日,中宗从韦嗣立庄出来,便随幸白鹿观,武平一作《奉和幸白鹿观应制》。《旧唐书·本纪第七·景龙三年条》说:幸兵部尚书韦嗣立庄后,“便游白鹿观。”平一诗曰:“玉府凌三曜,金坛驻六龙。彩旒悬倒景,羽盖偃乔松。玄圃灵芝秀,华池瑞液浓。谬因沾舜渥,长愿奉尧封。”
景龙三年十二月十八日,随驾游秦始皇陵,平一作《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诗曰:“銮舆上碧天,翠帟拖晴烟。绝崿纡仙径,层岩敞御筵。云披丹凤阙,日下黑龙川。更睹南熏奏,流声入管弦。”此事唯见《旧唐书·本纪第七·景龙三年条》:“庚子,幸兵部尚书韦嗣立庄……便游白鹿观。甲辰,曲赐新丰县,百姓给复一年,行从官赐勋一转。是日幸骊山。”由此,唐中宗游白鹿观后,即至骊山,游秦始皇陵。
景龙四年正月朔,赐群臣柏树,平一赋《奉和正旦赐宰臣柏叶应制》诗:“绿叶迎春绿,寒枝历岁寒。愿持柏叶寿,长奉万年欢。”《全唐诗话·卷一·李适条》载:“(景龙)四年正月朔,赐群臣柏树。”
景龙四年正月五日,中宗于蓬莱宫宴吐蕃使,为柏梁体,武平一联句曰:“万邦考绩臣所详”。《全唐诗·卷二·李显集》题曰:“景龙四年正月五日移仗蓬莱宫御大明殿会吐…柏梁体联句”。《全唐诗话·卷一·中宗条》曰:景龙四年正月五日,御大明殿,会吐蕃骑马之戏,因重为柏梁体联句。帝曰:大明御宇临万方。皇后曰:顾惭内政翊陶唐。长宁公主曰:鸾鸣凤舞向平阳。安乐公主曰:秦楼鲁馆沐恩光。太平公主曰:无心为子辄求郎。温王重茂曰:雄才七步谢陈王。昭容上官曰:当熊让辇愧前芳。吏部侍郎崔湜曰:再司铨管恩何忘。著作郎郑愔曰:文江学海思济航。考功员外郎武平一曰:万邦考绩臣所详。著作郎阎朝隐曰:著作不休出中肠。时上疑御史大夫窦从一、将作大匠宗晋卿素不属文,未即令续。二人固请,许之。从一曰:权豪屏迹肃严霜。晋卿曰:铸鼎开岳造明堂。此外遗忘。时吐蕃舍人明悉猎请,令授笔与之。曰:玉醴由来献寿觞。上大悦,赐与衣服。
景龙四年正月八日,立春,赐彩花,武平一因《奉和立春内出彩花树应制》诗而簪花。《景龙文馆纪》记述详细:“是日中宗手批云:平一年虽最少,文甚警新,悦红蕊之先开,讶黄莺之未啭,循环吟咏,赏叹兼怀。今更赐花一枝,以彰其美。所赐学士花,并令插在头上,后所赐者,平一左右交插,因舞蹈拜谢。时崔日用乘酣饮,欲夺平一所赐花,上于帘下见之,谓平一曰:日用何为夺卿花?平一跪奏曰:读书万卷,从日用满口虚张,赐花一枝,学平一终身不获。上及侍臣大笑,更赐酒一杯,时人叹美。”是时,武平一的诗艺压全场:“銮辂青旗下帝台,东郊上苑望春来。黄莺未解林间啭,红蕊先从殿里开。画阁条风初变柳,银塘曲水半含苔。欣逢睿藻光韶律,更促霞觞畏景催。”其诗如清溪,婉转清新,自然流淌,全无雕琢影子;如游赏,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得春于不经意间;如曲调,对仗工整,节奏铿锵,令人陶醉其中,是当时难得的一首成熟七律。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卷之一》评武平一此诗曰:“一(句),言帝方出迎;二(句),言春方未至;三、四(句),一捺一抬,言花信全无,而花枝忽现。不惟全读四句是绝妙章法,试单读一句(黄莺句),亦绝妙手法也。五、六(句),言春风徐徐,春水与与,百花消息,胡能催促。七、八(句),言然而圣人先天,天弗敢违,霞觞未终,丽景已至,此又必然之理也。
景龙四年二月一日,随驾送金城公主,武平一赋《送金城公主适西蕃》诗:“广化三边静,通烟四海安。还将膝下爱,特副域中欢。圣念飞玄藻,仙仪下白兰。日斜征盖没,归骑动鸣鸾。”《旧唐书·本纪第七》载:“(景龙)四年春正月……丁丑,命左骁卫大将军、河源军使杨矩为送金城公主入吐蕃使。己卯,幸始平,送金城公主归吐蕃。”《通鉴·卷二百九》载:“(景龙四年)春,正月,丙寅夜,中宗与韦后微行观灯于市里,又纵宫女数千人出游,多不归者。上命纪处讷送金城公主适吐蕃,处讷辞;又命赵彦昭,彦昭亦辞。丁丑,命左骁卫大将军杨矩送之。己卯,上自送公主至始平;二月,癸未,还宫。公主至吐蕃,赞普为之别筑城以居之。”《全唐诗话·卷一·李适条》载:“(景龙四年)二月一日,送金城公主。”时武平一作《送金城公主适西蕃》诗:“广化三边静,通烟四海安。还将膝下爱,特副域中欢。圣念飞玄藻,仙仪下白兰。日斜征盖没,归骑动鸣鸾。”
景龙四年二月三日,随驾幸司农少卿王光辅庄,武平一与崔日用论《春秋》。《旧唐书·本纪第七》载:“(景龙)四年春,二月壬午,曲赦咸阳、始平,改始平为金城县。便幸长安令王光辅马嵬北原庄。”《全唐诗话·李适条》也见载:“(景龙四年二月)三日,幸司农少卿王光辅庄。是夕,岑羲设茗饮,讨论经史,武平一论《春秋》,崔日用请北面,日用赠武平一歌曰:彼名流兮左氏癖,意玄远兮冠今夕。”此事又见《新唐书·武平一传》,前文有述。
景龙四年二月,清明,中宗幸梨园,命侍臣为抛球、拔河之戏,武平一作《幸梨园观打球应制》诗。《通鉴·卷第二百九》曰:“景龙四年(景云元年)春,二月,庚戌,上御梨园球场,命文武三品以上抛球及分朋拔河。韦巨源、唐休璟衰老,随纟亘踣地,久之不能兴;上及皇后、妃、主临观,大笑。”《旧唐书·本纪第七》载:“(景龙四年,春,二月,庚戌,令中书门下供奉官五品已上、文武三品已上并诸学士等,自芳林门入,集于梨园球场,分朋拔河,帝与皇后、公主亲往观之。”《景龙文馆记》曰:“唐中宗(李显)景龙四年清明节,帝幸梨园。”武平一赋诗《幸梨园观打球应制》曰:“令节重遨游,分镳应彩球。骖驔回上苑,蹀躞绕通沟。影就红尘没,光随赭汗流。赏阑清景暮,歌舞乐时休。”详细记叙了抛球时的生动场面。“影就红尘没,光随赭汗流”可谓佳句。
景龙四年四月六日,中宗幸兴庆池观竞渡之戏,武平一作《兴庆池侍宴应制》诗。此事多有记载。《旧唐书·本纪第七》载:“(景龙四年),夏四月……乙未,幸隆庆池,结彩为楼,宴侍臣,泛舟戏乐,因幸礼部尚书窦希宅。”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下》载:“景龙中,中宗游兴庆池,侍宴者递起歌舞,并唱《下兵词》,方便以求官爵。给事中李景伯亦起唱曰:‘回波尔时洒卮,兵儿志在箴规。侍宴既过三爵,喧哗窃恐非宜。’于是乃罢坐。”《全唐诗话》曰:“四月……六日,幸兴庆池观竞渡之戏。”是时,平一《兴庆池侍宴应制》诗曰:“銮舆羽驾直城隈,帐殿旌门此地开。皎洁灵潭图日月,参差画舸结楼台。波摇岸影随桡转,风送荷香逐酒来。愿奉圣情欢不极,长游云汉几昭回。”其中“皎洁灵潭图日月,参差画舸结楼台。波摇岸影随桡转,风送荷香逐酒来”两联,描写细腻,意境优美,对仗工整,不可多得的好句。
此外,《全唐诗》还收录武平一的杂曲歌辞《妾薄命》一首和《游泾川琴溪》、《饯唐永昌》两首诗。一曰《妾薄命》。《全唐诗·卷六十二》有杜审言同题诗文,另据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杜审言卒于景龙二年孟冬。故《妾薄命》作于景龙初年。二曰《游泾川琴溪》:“环潭澄晓色,叠嶂照秋影。幽致欣所逢,纷虑自兹屏。”写琴高山(今甘肃境内)下之琴溪,相传为汉处士琴高公炼丹得仙之处。语言清理,写景幽深,暗隐归隐之心,既不似早年隐居嵩山时的作品,与景龙年间的作品风格不一,似是开元年间之作。有文章曰:泾县旧县志记载,琴高山悬崖峭壁间,犹有唐代开元年间邢巨、武平一、杜伟等绝句或长诗题刻,未考。三曰送别诗《饯唐永昌》:“闻君墨绶出丹墀,双舄飞来伫有期。寄谢铜街攀柳日,无忘粉署握兰时。”因同题无杜审言诗作,又据傅璇琮考证:杜审言卒于景龙二年(708)孟冬,故,此诗当作于景龙三年之后。关于《景龙文馆记》,是为平一为修文馆直学士时的记叙,作于景龙年间。武平一曾任起居舍人,曾修《起居注》(见《全唐文·卷二百六十八》之《请抑损外戚权宠并乞佐外郡表》),《景龙文馆记》似之。学术界多有文章,不述。
(三)结交。景龙年间,武平一“见宠中宗,时虽宴豫”,与修文馆学士结交,但见著文字的不多。《新唐书·卷二百一·杜审言传》载:“初,审言病甚,宋之问、武平一等省候何如,答曰‘甚为造化小儿相苦,尚何言?然吾在,久压公等,今且死,固大慰,但恨不见替人’云。”傅璇琮考证此为误传。但杜审言病重期间,宋之问、武平一同去探望应是事实。《唐诗纪事·卷六》载:“审言卒,李峤已下请加命,时武平一为志。”《全唐文·卷二百六十八》有武平一之《请追赠杜审言官表》文。据《旧唐书·卷一百四十·宋之问传》载曰“友人武平一为之纂集,成十卷,传于代。”故,其时武平一曾编纂《宋之问集》,流传后世,可惜今已不见。
遭贬
《新唐书·武平一本传》载:“玄宗立,贬苏州参军,徙金坛令。”关于武平一被贬原因,《唐书》本传言之扑朔,曰“平一见宠中宗,时虽宴豫,尝因诗颂规诫,然不能卓然自引去,故被谪。既谪而名不衰。”“不能卓然自引”显然是表面原因。《全唐诗·卷115》有王湾《晚春诣苏州敬赠武员外》诗曰:“苏台忆季常,飞棹历江乡。持此功曹掾,初离华省郎。贵门生礼乐,明代秉文章。嘉郡位先进,鸿儒名重扬。爰从姻娅贬,岂失忠信防。万里行骥足,十年暌凤翔。回迁翊元圣,入拜伫惟良。别业对南浦,群书满北堂。意深投辖盛,才重接筵光。陋学叨铅简,弱龄许翰场。神驰劳旧国,颜展别殊方。际晓杂氛散,残春众物芳。烟和疏树满,雨续小溪长。旅拙感成慰,通贤顾不忘。从来琴曲罢,开匣为君张。”诗意在赞咏武平一名望才学的同时,也道出了他被贬的原因。“爰从姻娅贬”,“姻娅”者,亲家或连襟,姻亲关系也。武平一被贬的真正原因,即因平一为武则天一族。关于被贬时间,无明确记载。前文有述,自景龙二年至景龙四年也即景云元年,武平一为考功员外郎。据《唐语林·卷八·补遗》载:“神龙元年已来,累为主司者:房光庭再,太极元年、开元元年。”太极元年即延和元年也即先天元年,太极元年前一年是景云二年。房光庭既然是太极元年的考功主司,而唐例贡举又是每年正月进行,则房光庭应在太极元年前一年为考功员外郎。前文有述,唐代考功员外郎只有一人。故武平一则是景云二年被贬去考功员外郎的。《通鉴·卷二百一十》载:景云二年二月,“丁丑,命太子监国,六品以下除官及徒罪以下,并取太子处分。殿中侍御史崔莅、太子中允薛照素言于上曰:‘斜封官皆先帝所除,恩命已布,姚元之等建议,一朝尽夺之,彰先帝之过,为陛下招怨。今众口沸腾,遍于海内,恐生非常之变。’太平公主亦言之,上以为然。戊寅,制:‘诸缘斜封别敕授官,先停任者,并量材叙用。’”又载:“夏,四月,戊子,制:‘凡政事皆取太子处分。其军旅死刑及五品已上除授,皆先与太子议之,然后以闻。’”由此,武平一当是景云二年(711)间被贬。
“既谪而名不衰”之说不假。武平一被贬期间,王湾、祖咏、储光羲等不少诗人游吴,都有诗留赠。虽偏安一隅,却也为时人敬仰。按武平一早年隐居嵩山时“屡诏不应”的处世之道,也许“贬苏州参军,徙金坛令”正是他所希望的。
卒年
武平一卒年无详载,仅见《新唐书·武平一本传》曰“开元末,卒”。开元末,诗人祖咏曾漫游吴越。根据《全唐诗·祖咏集》,祖咏回途起始点是苏州,途中渡淮河作有《渡淮河寄平一》诗,到达河南陈留时有《宿陈留李少府揆厅》诗。《旧唐书·列传第七十六·李揆传》载:“李揆字端卿,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开元末,举进士,补陈留尉,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又见徐松《登科考记》:李揆,开元二十九年举进士,补陈留尉。据此,祖咏南游北归时间是开元二十九年秋,此时武平一应该还在世。武平一去世时间应在开元二十九年(741)秋、冬之季,约63岁。
本页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